专利权人:沙安杰
专利名称:一种体温检测装置
专利号:CN202021391512.2
项目简介: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温检测装置,针对现有的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测温系统在居家和隔离点进行体温测量时不能防止测温对象与体温数据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将体温检测装置设计成方便携带的小体积,且可固设于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手机)上,当使用终端设备上的相应的APP或小程序对测温对象进行人脸识别的同时实现体温检测,使测温对象与体温数据匹配,降低弄虚作假的概率。
主权项:
1.一种体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测温部、通讯部及连接部;所述测温部内嵌于所述壳体一端,用于测量人体体温;所述通讯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测温部电连接;所述通讯部包括信号接收件及信号发送件;所述信号接收件接收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测温信号,将所述测温信号传输给所述测温部,触发所述测温部进行体温测量;所述信号发送件将所述测温部测得的体温数据发送给外部终端设备;所述连接部的壳体连接端与所述壳体固连,所述连接部的设备连接端可与外部终端设备可拆卸固连,使所述测温部与外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处于同一方向。
一种体温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体温检测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火车站、机场及学习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用于对如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监控和预防。这些装置大多使用红外线体温检测仪,通过接收人体红外辐射来检测体温,可以在一秒内快速完成体温检测,并在发生异常体温的时候报警,通知监控人员采取措施。但是,这些装置无法实现对体温异常人员的身份识别和记录。
目前,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测温系统,但是,这些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测温系统安装在公共场所,费用较贵,设备含外架整体体积较大,通常架设在学校、企业的入口处,且通常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调试和安装。
在居家或隔离点,需要人们自行上报体温数据的情况下,上述测温系统就不适用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体温检测无人监控,容易弄虚作假,虚报体温数据,不利于对传染性疾病的监控和预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温检测装置,体积小,可固设于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上,在对测温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的同时进行体温检测,防止出现测温对象与体温数据不匹配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体温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测温部、通讯部及连接部;
所述测温部内嵌于所述壳体一端,用于测量人体体温;
所述通讯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测温部电连接;所述通讯部包括信号接收件及信号发送件;所述信号接收件接收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测温信号,将所述测温信号传输给所述测温部,触发所述测温部进行体温测量;所述信号发送件将所述测温部测得的体温数据发送给外部终端设备;
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连,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可与外部终端设备可拆卸固连,使所述测温部与外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处于同一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充电接口,当所述连接部与外部终端设备固连时,所述充电接口与外部终端设备的电源接口电连接,为所述体温检测装置提供电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壳体上的充电接口与外部终端设备的电源接口的连线长度不超过20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外部终端设备的连接端呈夹子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外部终端设备的连接端呈支架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测温部的测温有效距离范围为15cm至 50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测温部为额温测温部。
一种体温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测温部及通讯部;
所述壳体呈入耳式耳机状或挂耳式耳机状;
所述测温部为耳温测温部,设于所述壳体上,用于测量人体体温;
所述通讯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测温部电连接;所述通讯部包括信号接收件及信号发送件;所述信号接收件接收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外部终端设备发送的测温信号,将所述测温信号传输给所述测温部,触发所述测温部进行体温测量;所述信号发送件将所述测温部测得的体温数据发送给外部终端设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针对现有的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测温系统在居家和隔离点进行体温测量时不能防止测温对象与体温数据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将体温检测装置设计成方便携带的小体积,且可固设于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手机)上,当使用终端设备上的相应的APP 或小程序对测温对象进行人脸识别的同时实现体温检测,使测温对象与体温数据匹配,降低弄虚作假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与终端设备的连接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与终端设备的连接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与终端设备的连接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与终端设备的连接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测温部;3:通讯部;301:信号接收件;302:信号发送件; 4:连接部;401:壳体连接端;402:设备连接端;5:终端设备;6: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体温检测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体温检测装置在居家或隔离点,需要人们自行上报体温数据的情况下,由于体温检测无人监控,容易弄虚作假,虚报体温数据,不利于对传染性疾病的监控和预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测温对象与体温数据匹配,降低弄虚作假的概率的体温检测装置。
请参看图1和图2,该体温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测温部2、通讯部3 及连接部4。该测温部2内嵌于壳体1的一端,用于测量人体体温。该通讯部3设于壳体1内,并与测温部2电连接。通讯部3包括信号接收件301及信号发送件302;其中,信号接收件301接收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外部终端设备5发送的测温信号,将该测温信号传输给测温部2,触发测温部2进行体温测量;信号发送件302将测温部2测得的体温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5。该连接部4的壳体连接端401与壳体1固连,连接部4的设备连接端402可与终端设备5可拆卸固连,使测温部2与终端设备5的显示屏处于同一方向。
具体的,壳体1上设有充电接口,当连接部4与终端设备5固连时,该充电接口与终端设备5的电源充电接口电连接,为体温检测装置提供电量。如图2、3所示,该充电接口终端设备5的电源充电接口通过线缆6连接,该线缆6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20厘米。当然,在该体温检测装置中的壳体1 内可以设置电源模块或电池为测温部2及通讯部3供电。
测温部2可以是额温测温部,其体温检测功能由测温部2中的体温传感器实现。连接部4的设备连接端402可以是夹子状。如图2、3所示,整个体温检测装置的面积与终端设备5(可以是手机)的显示屏面积相比,小很多。将该体温检测装置的连接部4的设备连接端402与终端设备5的顶部固连,使测温部2与终端设备5的显示屏处于同一方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体温检测装置与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5近距离连接,确保测温对象和在终端设备5上进行身份识别的为同一个人,从而使测温对象与测得的体温数据匹配,降低弄虚作假的概率。
另外,由于体温检测装置与终端设备5之间的连接线缆6不超过20cm,这种短距离线缆可以使体温检测装置不能离开终端设备5太远,且体温检测设备通过该线缆6接收终端设备5发送的测温信号,才启动测温动作,这样就避免了终端设备5对着A进行人脸识别,而体温检测装置对着B进行测温这样的现象的发生,进一步降低弄虚作假的概率。
连接部4的设备连接端402也可以是支架状。如图4、5所示,连接部4 的壳体连接端401与壳体1的底部中心固连,而设备连接端402呈倒T型支架状,该设备连接端402的横向支架条的两端各设有卡块,该横向支架条的长度与终端设备5的横向长度匹配。当该设备连接端402与终端设备5连接时,设备连接端402处于终端设备5的背面,终端设备5的两侧卡于卡块中固定,使体温检测装置处于终端设备5的顶部,且测温部2与终端设备5的显示屏处于同一方向。
上述测温部2的体温检测范围为人体体温检测范围,如35℃至46℃。该测温部2的测温有效距离范围为15cm至50cm。在进行额温测量时,该体温检测装置的测温部2距离人体额部的距离在15cm至50cm之间,都可以检测到体温。
另外,为了使体温检测装置测得的数据确实为人体体温,终端设备5中的APP或小程序可对测温部2测得的数据进行判断,当该数据处于人体体温范围内时,判定为有效测量,才可以将该数据发送给特定机构或云服务器,避免出现测温部2没有面向人脸的情况。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本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与终端设备5的配合使用方法:
首先将体温检测装置固定在终端设备5的顶部,调整位置,使测温部2 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处于同一方向,将体温检测装置的充电接口与终端设备 5的充电接口相连;然后打开终端设备5中具有身份识别及记录测温数据功能的APP或小程序,对测温对象进行人脸识别,同时发送测温信号给体温检测装置,触发体温检测装置对测温对象进行体温检测,最后将体温数据传输给终端设备上的APP或小程序,APP或小程序将测温对象的身份信息及体温数据传送给特定机构或云服务器。由于人脸识别与体温检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而体温检测通常在1秒内就可完成。因此,在确认测温对象的身份的同时,就可收到该测温对象的体温数据了,使测温对象与测得的体温数据匹配,降低弄虚作假的概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中的体温检测装置,请参看图6,该装置包括:壳体1、测温部2及通讯部3。该壳体1呈入耳式耳机状或挂耳式耳机状;测温部2为耳温测温部,设于壳体1上,用于测量人体体温;通讯部3设于壳体1内,与测温部2电连接。该通讯部3包括信号接收件301及信号发送件302;其中,信号接收件301接收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5发送的测温信号,将测温信号传输给测温部2,触发测温部2进行体温测量;该信号发送件302将测温部2测得的体温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5。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的壳体1呈入耳式耳机状或挂耳式耳机状,在测量人体体温时,需要佩戴在耳朵上,因此,该体温检测装置的充电接口与终端设备5的充电接口的连接线缆6比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线缆6的长度要大,使该体温检测装置与终端设备5达不到近距离连接,且该体温检测装置的测温部2与终端设备5也不能处于同一方向。那么,如何使测温对象与测得的体温数据匹配,降低弄虚作假的概率呢?
那就需要对终端设备5中的具有身份识别及记录测温数据功能的APP或小程序在身份识别时,识别测温对象的耳朵上是否佩戴了本体温检测装置,并采集身份识别时的图像,将该图像与体温数据一起上传给特定机构或云服务器。
如何识别测温对象的耳朵上是否佩戴了本体温检测装置呢?具体的,可在本体温检测装置的壳体1上设置特定的图案或颜色或字符作为该体温检测装置的特有特征,只要识别到上述特征,就可判定该测温对象佩戴了体温检测装置,表明了测温对象与身份识别对象是同一个人,从而使测温对象与测得的体温数据匹配,降低弄虚作假的概率。
另外,为了使体温检测装置测得的数据确实为人体体温,终端设备5中的APP或小程序可对测温部2测得的数据进行判断,当该数据处于人体体温范围内时,判定为有效测量,才可以将该数据发送给特定机构或云服务器,避免出现测温部2在耳朵内没有塞好的情况。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本实施例中的体温检测装置与终端设备5的配合使用方法:
首先将体温检测装置佩戴在测温对象的耳朵上,将测温部2塞入耳朵,将体温检测装置的充电接口与终端设备5的充电接口相连;然后打开终端设备5中具有身份识别及记录测温数据功能的APP或小程序,对测温对象进行人脸识别,同时发送测温信号给体温检测装置,触发体温检测装置对测温对象进行体温检测;在人脸识别的过程中采集图片,判断测温对象是否佩戴了体温检测装置,最后体温检测装置将测得的体温数据传输给终端设备上的 APP或小程序,APP或小程序将测温对象的身份信息、识别图片及体温数据传送给特定机构或云服务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