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拓展夹具和实验架
专利号:202021133433.1
发明人:李辰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拓展夹具和实验架。一种拓展夹具,拓展夹具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连接柱、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均用于夹持实验架的框架,且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分别与连接柱的两端连接。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分别与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连接,且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均用于与位于框架内的加热板条相间。该拓展夹具能够提高实验架的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拓展夹具和实验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实验架在进行加热及干燥标本的功能时,存在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拓展夹具和实验架,其能够提高实验架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拓展夹具,拓展夹具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连接柱、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
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均用于夹持实验架的框架,且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分别与连接柱的两端连接;
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分别与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连接,且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均用于与位于框架内的加热板条相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均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连接件;
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平行,且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均与连接件连接,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共同限定夹持框架的夹持区域,连接件用于带动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
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与形成对应的夹持区域的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的外侧面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位于夹持区域远离连接柱的一侧;或,夹持区域及连接件分别位于连接柱的两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均包括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位于对应的夹持区域内,且限位挡板与形成对应的夹持区域的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连接柱的延伸方向,限位挡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框架的厚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板与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板的背离夹持区域的侧面连接;第二托板与第二夹持部的第一夹板的背离夹持区域的侧面连接;
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的限位挡板均与对应的第一夹板形成夹持区域的侧面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的限位挡板、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夹板与第一托板一体式制成;
第二夹持部的限位挡板、第二夹持部的第一夹板与第二托板一体式制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板设置有螺纹孔,第二夹板设置有通孔,连接件穿过通孔后与螺纹孔螺纹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均可活动地与连接柱配合,且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抵持部,抵持部用于与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抵持,以限制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向脱离连接柱方向的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柱包括沿预设方向延伸的主体;沿预设方向,两个抵持部分别与主体的两端螺纹连接;
沿预设方向,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设置有与主体滑动配合的通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实验架,实验架包括框架、多个加热板条以及至少一个上述的拓展夹具;
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分别夹持于框架相对的两侧;
连接柱的轴线方向与加热板条的延伸方向一致,且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位于任意一个加热板条靠近相邻的加热板条的一侧或靠近框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拓展夹具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连接柱、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其中,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分别与连接柱的两端连接,且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均用于夹持实验架的框架;而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分别与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连接。
由此,该拓展夹具通过位于连接柱两端的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与实验架的框架连接,从而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实验架的框架上,并且通过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均与位于框架内的加热板条相间,便可提高实验架的受热面积,进而能够提高实验架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拓展夹具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拓展夹具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实验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实验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标:200-拓展夹具;210-第一夹持部;220-第二夹持部;230-连接柱;240-第一托板;250-第二托板;100-实验架;110-框架;120-加热板条; 211-第一夹板;212-第二夹板;213-连接件;214-夹持区域;215-限位挡板;231-主体;232-抵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5,图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拓展夹具的结构,图4及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实验架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拓展夹具200,拓展夹具200包括第一夹持部210、第二夹持部220、连接柱230、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
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均用于夹持实验架100的框架110,且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分别与连接柱230的两端连接。
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分别与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 连接,且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均用于与位于框架110内的加热板条120相间。
该拓展夹具200的工作原理是:
该拓展夹具200包括第一夹持部210、第二夹持部220、连接柱230、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其中,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分别与连接柱230的两端连接,且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均用于夹持实验架100的框架110;而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分别与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连接。
由此,该拓展夹具200通过位于连接柱230两端的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与实验架100的框架110连接,从而能够稳定的安装于实验架100的框架110上,并且通过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均与位于框架110内的加热板条120相间,便可提高实验架100的受热面积,进而能够提高实验架100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一夹持部210 与第二夹持部220在夹持框架110时的稳定性,故在设置第一夹持部210 及第二夹持部220时,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均包括第一夹板 211、第二夹板212以及连接件213;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平行,且第一夹板211及第二夹板212均与连接件213连接,第一夹板211及第二夹板212共同限定夹持框架110的夹持区域214,连接件213用于带动第一夹板211及第二夹板212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当框架110 位于夹持区域214内时,通过连接件213带动第一夹板211及第二夹板212 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便可使得第一夹板211及第二夹板212同时与框架110抵紧,以夹持框架110。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连接件时,可以将连接件213设置在夹持区域214远离连接柱230的一侧。夹持区域214具备与框架110相适应的形状,在框架110位于夹持区域214内时,通过连接件213连接第一夹板211及第二夹板212,便可提供相应的夹紧力,以使得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稳定的连接于框架110。其次,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 均与连接柱230连接,故通过连接柱230同样能够提供相应的夹紧力,以保证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与框架110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3,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夹持区域 214及连接件213分别位于连接柱230的两侧。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其工作原理与上述内容的原理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这样的设置方式在实验的过程中,只需带动连接件213运动,使得夹持区域214大于框架110便可进行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与框架110连接或拆卸,以避免该拓展夹具200的拆装对实验的进程产生影响。
由于,第一夹板211、第二夹板212及连接件213共同限定夹持框架 110的夹持区域214,故在将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分别与对应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连接时,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与形成对应的夹持区域214的第一夹板211或第二夹板212的外侧面连接,即第一托板240与第一夹持部210的第一夹板211或第二夹板212的外侧面连接,而第二托板250与第二夹持部220的第一夹板211或第二夹板212 的外侧面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在设置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 220时,为使得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的夹持区域214能够与框架110相对于,且在于框架110连接的过程中,能够与框架110进行快速定位,以提高安装的效率,故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均包括限位挡板215,限位挡板215位于对应的夹持区域214内,且限位挡板215与形成对应的夹持区域214的第一夹板211连接。由此,通过在夹持区域214 内设置限位挡板215,并通过限位挡板215与框架110抵持的方式,起到定位的作用。
另外,沿连接柱230的延伸方向,限位挡板215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框架110的厚度其目的是,在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夹紧框架110时,避免限位挡板215干涉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之间的运动,从而确保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间的夹持区域214能够被调整至与框架110 相适应的距离。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夹持部210、第二夹持部220、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时,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一托板240对应连接,第二夹持部220与第二托板250对应连接。具体的,第一托板240与第一夹持部210的第一夹板211的背离夹持区域214的侧面连接;第二托板250与第二夹持部220的第一夹板211的背离夹持区域 214的侧面连接;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的限位挡板215均与对应的第一夹板211形成夹持区域214的侧面连接。并且,第一夹持部210 的限位挡板215、第一夹持部210的第一夹板211与第一托板240一体式制成;第二夹持部220的限位挡板215、第二夹持部220的第一夹板211与第二托板250一体式制成。以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提高该拓展夹具20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 在与框架110连接时的连接稳定性,故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 的第一夹板211均设置有螺纹孔,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的第二夹板212均设置有通孔,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的连接件213 穿过通孔后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由此,连接件213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夹板2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板212抵接,由此,通过转动连接件213便可调整连接件213与第一夹板211的配合长度,进而能够对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使得夹持区域214 能够适应框架110;其次,通过转动连接件213,对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21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便可使得第一夹板211及第二夹板212共同夹紧框架110,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与框架110 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30在与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连接时,由于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分别位于连接柱230的两端,故当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均与框架110 连接时,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间隔与框架110的宽度相适应,此时,为使得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之间的间隔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框架110,故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均可活动地与连接柱230配合,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第一夹持部210与第二夹持部220 之间的间隔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连接柱230包括沿预设方向延伸的主体231以及设置在其两端的抵持部232;沿预设方向,两个抵持部232分别与主体231的两端螺纹连接;沿预设方向,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设置有与主体231 滑动配合的通孔,两个抵持部232分别用于与主体231滑动配合的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抵持,以限制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 向脱离连接柱230方向的运动。
由此,在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与框架110连接时,通过连接件213使得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与框架110连接,并通过两个抵持部232对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相对于连接柱230 的运动进行限制,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连接件213的连接作用配合,提高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与框架110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图5,基于上述的拓展夹具2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实验架100,实验架100包括框架110、多个加热板条120以及至少一个上述的拓展夹具200;第一夹持部210及第二夹持部220分别夹持于框架 110相对的两侧;连接柱230的轴线方向与加热板条120的延伸方向一致,且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位于任意一个加热板条120靠近相邻的加热板条120的一侧或靠近框架110的一侧。
该实验架100通过将第一托板240及第二托板25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加热板条120之间的方式,能够增加实验架100的受热面积,进而能够提高实验架100的热效率。其次,在安装拓展夹具200时,还能够对拓展夹具200的个数以及安装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灵活增减调整加温区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