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楔子不松动螺母
专利号:202211107253.X
专利权人:杨光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母不松动技术,尤其涉及用于机械螺母螺栓联接的螺母不松动技术。
背景技术
螺母螺栓联接在横向载荷、交变载荷或振动状态下会发生螺旋位移。
日本的哈德洛克永不松动螺母用一对凹凸形状螺母,主螺母后端是凸状偏心外锥,副螺母前端是凹状内锥同心螺母,应用偏心楔形力,达到螺母永不松动技术。优点:结构好,螺母不松动技术先进,经受得住一万八千次激烈振动测试,依然丝毫未有松动,中国高铁轨枕螺母36%采用哈德洛克永不松动螺母。缺点:用了一对凹凸形状螺母,装卸工艺复杂,价格高。
美国施必牢螺母应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1989年的发明:改变螺母内螺纹的主动边的角度,达到螺母不松动效果,优点:结构好,螺母不松动技术先进,缺点:因为改变螺母内螺纹的主动边的角度,多切削了内螺纹一角,螺母螺纹强度减弱,中国高铁轨枕螺母24%采用施必牢永不松动螺母。
德国应用一对单向齿形止逆垫圈,在一对单向齿形止逆垫圈与机械的摩擦面和一对单向齿形止逆垫圈与螺母的摩擦面的许用值内,可以达到螺母一定效果的不松动,超过摩擦面的许用值时,失效。
中国有一种不松动螺母,用一对凹凸形状螺母,主螺母后端是凹状内锥同心螺母,副螺母前端是凸状外锥同心螺母,凸状外锥开设三条或四条弹性变形槽,当副螺母拧紧时,凸状外锥变形收缩,副螺母的内螺纹紧紧地抱住螺栓的外螺纹,从而达到螺母不松动效果。优点:结构简单,缺点:凸状外锥开设三四条弹性变形槽,外锥紧缩和槽的弹性变形效果存在问题,难以保证螺母内螺纹紧缩,达不到螺母不松动技术。
国内还有诸如尼龙环、铜垫等防松装置螺母,仅属于螺母防松技术。
螺母防松技术:螺母在一般载荷下,机械螺母螺栓联接不松动。
螺母不松动技术:螺母在横向载荷、交变载荷或振动状态下不会发生螺旋位移,机械螺母螺栓联接牢固,保证了螺母螺栓联接。
原理和实践发现:螺母螺栓联接,在螺母的内螺纹上径向设置头部为外锥的楔子,楔子头部的外锥与螺栓的外螺纹螺旋面的外棱相贯,楔子在径向力的作用下扣住、卡住螺栓外螺纹螺旋面的外棱,产生楔形力作用,使内外螺纹不会发生螺旋位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螺母螺栓联接中,在螺母的内螺纹上径向设置头部为外锥的楔子,其特征在于:楔子头部是母线为直线或曲线的外锥体头部,楔子径向垂直设置在螺母内螺纹大径前后一定工艺偏置量处,使楔子头部的外锥体的母线与螺栓外螺纹螺旋面的外棱相贯,楔子与推力装置同轴,楔子在推力装置的径向力的作用下,外锥体母线32对螺栓外螺纹螺旋面的外棱23作楔形作用,扣住、卡住、咬合螺栓外螺纹螺旋面的外棱,使螺母螺栓联接在横向载荷、交变载荷或振动状态下不会发生螺旋位移。
楔子是由母线为直线或曲线的外锥体头部的螺钉。
楔子的头部硬度低于螺栓外螺纹的硬度的螺钉。
楔子是由母线为直线或曲线的外锥体头部的柱塞和紧定螺钉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螺母螺栓联接中,在螺母的内螺纹上径向设置头部为外锥的楔子,楔子在径向力的作用下扣住、卡住、咬合螺栓外螺纹螺旋面的外棱,使螺母螺栓联接在横向载荷、交变载荷或振动状态下不会发生螺旋位移,保证了螺母螺栓安全联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图中:1、螺母,11、内螺纹,12、内螺纹大径,2、螺栓,21、外螺纹,22、螺栓外螺纹牙顶,23、螺栓外螺纹螺旋面的外棱,3、楔子,31、楔子外锥体头部,32、楔子头部母线,4、推力装置,5、设置楔子的工艺偏置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是螺栓2与螺母1的螺母螺栓联接装置,楔子3径向设置在螺母1的内螺纹11上,楔子3的外锥体头部31是以母线32为直线或曲线的外锥体,楔子3径向垂直设置在螺母1内螺纹11大径12的前后,根据螺母、螺纹的参数确定工艺偏置量5,楔子3与推力装置4同轴,楔子3在推力装置4的径向力作用下,外锥体头部31的母线32与螺栓外螺纹螺旋面的外棱23强力接触、因外锥体头部31硬度低于螺栓2外螺纹21的硬度,外锥体头部31的外锥体母线32对螺栓外螺纹螺旋面的外棱23作楔形作用,扣住、卡住、咬合螺栓外螺纹21螺旋面的外棱23,使螺母1螺栓2联接在横向载荷、交变载荷或振动状态下不会发生螺旋位移。楔子3必须设置在螺母1的内螺纹11上特定位置,由工艺保证。
替代进口的高铁、发电机、发动机、球磨机、动力机械等永不松动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