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一种抗风伞
专利号:202423013614.1
专利权人: 王宏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风伞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抗风伞。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遮挡阳光和躲避雨淋的工具。当遇到刮大风时,会增加撑伞的难度。风力愈大,撑伞行进的难度愈大,甚至会出现伞面被吹翻的尴尬局面。
现有抗风伞,为了增加伞的抗风能力,往往采用增加伞骨的数量或者采用强度更好的伞骨材质来达到。这样往往增加了伞的重量,不方便携带;还有些在伞骨上拉设抗风弹簧,或者设计成伞骨可向外翻的的形式等等,但是抗风弹簧的防风效果不佳,而让伞骨向外翻的话,则经常会产生撑伞者被雨淋湿的情况,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另外,传统伞布是一整块,风被罩在里面难以排出,不利于伞骨抗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风伞,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风伞,包括伞骨、伞中棒,所述伞骨包括管座、若干伞面撑杆、若干支撑骨,所述伞面撑杆与伞中棒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骨两端与伞面撑杆、管座转动连接,所述管座穿套伞中棒滑动并通过弹性挡钉卡位固定,
还包括弹座、若干尼龙绳,所述弹座顶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设有绳盘,所述弹簧与弹座、绳盘固定连接,所述弹座设于伞中棒的弹性挡钉上部;所述尼龙绳与绳盘、伞面撑杆的靠近末端处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弹座、弹簧、绳盘穿套伞中棒滑动。
作为改进,所述伞中棒设有固定的软挡,所述软挡位于绳盘上部且靠近伞面撑杆与伞中棒的连接处。
作为改进,所述抗风伞还包括伞布,所述伞布靠近伞中棒处采用重叠设置,形成消风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由于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若干尼龙绳呈锥形分布,使得尼龙绳将伞面撑杆的靠近末端处向内拉持,结合支撑骨的拉持作用一起,使伞面撑杆抗风刮翻折的能力得到增强,消风口用于通风,可进一步减少伞内风压,避免伞面撑杆向外翻折损坏,也可防止撑伞人被淋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列举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结构示意图,而不是全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风伞的中线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风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伞中棒1;管座2;伞面撑杆3;支撑骨4;弹座5;尼龙绳6;弹簧7;绳盘8;软挡9;伞布10;消风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多个”、“若干个”,代表至少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图3,对一种抗风伞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抗风伞,包括伞骨、伞中棒1,所述伞骨包括管座2、若干伞面撑杆3、若干支撑骨4,所述伞面撑杆3与伞中棒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骨4两端与伞面撑杆3、管座2转动连接,所述管座2穿套伞中棒1滑动并通过弹性挡钉卡位固定,
还包括弹座5、若干尼龙绳6,所述弹座5顶端设有弹簧7,所述弹簧7顶端设有绳盘8,所述弹簧7与弹座5、绳盘8固定连接,所述弹座5设于伞中棒1的弹性挡钉上部;所述尼龙绳6与绳盘8、伞面撑杆3的靠近末端处固定连接。
所述弹座5、弹簧7、绳盘8穿套伞中棒1滑动。
所述伞中棒1设有固定的软挡9,所述软挡9位于绳盘8上部且靠近伞面撑杆3与伞中棒1的连接处。
所述抗风伞还包括伞布10,所述伞布10靠近伞中棒1处采用重叠设置,伞布10与伞面撑杆3固定连接,在相邻伞面撑杆3之间重叠,当伞内进风时重叠区被风打开形成消风口11。
在具体实施时,抗风伞完全撑开时,管座2卡在伞中棒1上部,如图1,若干尼龙绳6呈锥形分布,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绳盘8与软挡9之间有间距,弹座5紧压在管座2顶端。抗风伞收起时,管座2下落,弹簧7张开恢复自然状态,绳盘8上升顶住软挡9,弹座5被弹性挡钉限位。
由于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且若干尼龙绳6呈锥形分布,使得尼龙绳6将伞面撑杆3的靠近末端处向内拉持,结合支撑骨4的拉持作用一起,使伞面撑杆3抗风刮翻折的能力得到增强。消风口11用于通风,可进一步减少伞内风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实际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