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围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勇闯无人区,在前沿探索中抢占新机遇,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坚持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着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旨在奖励为我市重点发展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奖者北京大学教授邓宏魁致力于开发调控细胞命运的新方法,并基于干细胞技术开发治疗重大疾病的新策略,建立了化学小分子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新体系,提供了细胞命运调控的全新手段,突破了功能细胞制备的关键瓶颈;在此基础上与临床团队合作开展了患者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并初步实现了功能性治愈。他的工作有助于推动我国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转化应用,为我国在干细胞治疗方面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奖者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研究员董进,致力于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主持研发了我国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包括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芯片与“动态自适应、可装配”的新型区块链架构,突破了超大规模区块链网络应用的算力与安全瓶颈,实现我国自主可控区块链底层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作为技术总设计师,推动建设国家级区块链网络,支撑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一批国家重大战略工程。
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在我市重点发展领域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学家。获奖者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常凯发现了一系列原子极限尺度下的二维铁电、铁磁半导体材料以及其异质结中的界面调控效应,开发了二维半导体纳米薄片间无原子缺陷的“纳米焊接”技术,为构造新型量子器件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方法。获奖者北京大学教授刘颖揭示了细胞感应氨基酸和葡萄糖水平的新机制,提出了线粒体监察的新概念,系统解析了线粒体胁迫的应激机制,为细胞信号对生命体的稳态调控提供了新理论,为代谢和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获奖者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林峰主导开发了深度势能算法,解决了微尺度模拟计算的“维数灾难”问题,构建了智能化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赋能读、算、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为多领域科研持续建设新一代科学发现智能化系统。获奖者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史晓刚攻克了大视场角纳米光栅波导仿真设计、硅基纳米压印模板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纳米光栅波导显示光学器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安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