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纯黄棉土釉烧制工艺

专利号:202411179434.2

专利人: 冉建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陶瓷烧制工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纯黄棉土釉烧制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釉料的选择和烧制工艺对陶瓷的品质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在陶瓷烧制领域,传统的釉料和烧制工艺虽然能够生产出种类繁多的陶瓷制品,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成本较高:传统釉料的调配需要多种化学物质,增加了原材料成本。同时,复杂的烧制设备和程序也提高了生产成本。

2.环保问题:部分化学釉料在烧制过程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3.操作难度大:精确的温度控制和复杂的烧制程序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增加了操作难度。

4.色泽稳定性和耐久性不足:传统烧制工艺生产的陶瓷制品在色泽稳定性和耐久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容易出现褪色、剥落等现象。

5.缺乏自然特色:现有技术在追求艺术效果时,对自然材料的利用不足,缺乏独特的自然韵味。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陶瓷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开发一种环保、健康、性能优良的陶瓷釉料和烧制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纯黄棉土釉烧制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纯黄棉土釉烧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坯,通过注浆、拉坯或机械成型的方式制成所需造型的坯件;

步骤2:制作釉料,纯黄棉土经过球磨机24小时打磨,过80-120目筛,加入适量水并搅拌均匀,得到釉料浆料;

步骤3:在胚件表面和内部涂抹釉料浆料,得到釉坯,均匀转动釉坯,使其表面的釉料流平,晾干待使用;

步骤4:将釉坯放入到窑炉中进行釉烧,得到陶瓷器皿,其中釉烧温度分9次上升,最终温度达到1235℃;

步骤5:烧制完成后,窑炉内温度降温至610℃,打开窑门进行再次降温,温度到100℃以下,取出器皿,降温后完成陶瓷器皿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水的比重是原料总份数的1.5-3倍;所述的釉料的厚度为0.2-0.6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4中,窑炉内第一次升温,5分钟,温度达到35℃;

第二次升温,1小时20分钟,温度达到250℃;

第三次升温,1小时20分钟,温度达到350℃;

第四次升温,1小时10分钟,温度达到580℃;

第五次升温,1小时30分钟,温度达到780℃;

第六次升温,1小时,温度达到999℃;

第七次升温,1小时30分钟,温度达到1100℃;

第八次升温,1小时15分钟,温度达到1230℃;

第九次升温,1小时15分钟,温度达到123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环保健康

本发明采用黄绵土作为釉料的主要原料之一,黄绵土是一种天然的土壤,不含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同时,黄绵土中含有很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使用本发明制作的瓷器盛放食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益。

2.性能优良

(1)烧成后表面分子结构更加紧密,一般物质不会渗透进去。油渍和墨汁盛放时间不管多久都能轻松洗掉,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

(2)水在黄土釉器物里面放凉后引用会有山泉水阴凉的感觉,对水分子起到保护作用,可能对水分子起到兴奋作用。这使得本发明制作的瓷器具有独特的口感和品质。

3.工艺稳定

本发明的烧制工艺采用分阶段升温的方式,能够使釉料逐渐熔融,与坯件紧密结合,形成均匀、光滑的釉层。同时,通过控制升温速度和温度,可以避免釉料的开裂和剥落,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纯黄棉土釉烧制工艺的窑炉的升温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制坯

1.注浆成型

(1)准备好泥浆,将泥浆注入模具中。

(2)等待泥浆在模具中凝固成型。

(3)将成型的坯件从模具中取出,进行修整和干燥。

2.拉坯成型

(1)将泥团放在拉坯机上,通过旋转和拉伸的方式将泥团制成所需的形状。

(2)对拉坯成型的坯件进行修整和干燥。

3.机械成型

(1)使用机械成型设备,如压坯机、滚压机等,将泥料制成所需的形状。

(2)对机械成型的坯件进行修整和干燥。

这些成型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和生产规模进行选择,以确保坯件的质量和精度。

(二)制作釉料

1.原料准备

(1)黄绵土:选择质地细腻、颜色纯正的黄绵土,去除杂质。黄绵土是一种天然的土壤,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2.粉碎混合

(1)将黄绵土使用经过球磨机24小时打磨,细度为80-120目;

4.浆料制备

(1)将黄绵加水并搅拌均匀,得到釉料浆料。

(2)搅拌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产生气泡。

(三)涂抹釉料

1.将坯件放在旋转台上,釉料浆料均匀地涂抹在坯件表面和内部。

2.涂抹时要注意釉料的厚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厚薄不均或漏涂的情况。

3.涂抹完成后,均匀转动釉坯,使其表面的釉料流平,以保证釉层的均匀性和厚度。

4.将涂抹好釉料的釉坯晾干,待釉料中的水分挥发后,进行釉烧。

(四)釉烧

1.将晾干后的釉坯放入窑炉中,按照预定的升温曲线进行釉烧。

2.升温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升温速度和温度,避免釉料的开裂和剥落。

3.当温度达到1235℃时,保持一定的时间,使釉料充分熔融,与坯件紧密结合。

4.釉烧完成后,进行降温。

具体的升温过程如下:

第一次升温,5分钟,温度达到35℃;

第二次升温,1小时20分钟,温度达到250℃;

第三次升温,1小时20分钟,温度达到350℃;

第四次升温,1小时10分钟,温度达到580℃;

第五次升温,1小时30分钟,温度达到780℃;

第六次升温,1小时,温度达到999℃;

第七次升温,1小时30分钟,温度达到1100℃;

第八次升温,1小时15分钟,温度达到1230℃;

第九次升温,1小时15分钟,温度达到1235℃。

这个升温过程可以使釉料逐渐熔融,与坯件紧密结合,形成均匀、光滑的釉层。

(五)降温

1.当窑炉内温度降至610℃时,打开窑门进行再次降温。

2.降温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降温速度,避免陶瓷器皿因温度变化过快而开裂。

3.当温度降到100℃以下时,取出陶瓷器皿,完成成品,成品陶瓷器皿呈现黄斑点色。

黄绵土能赋予瓷器温润而醇厚的黄色色调。这种黄色既不张扬刺眼,又有着独特的自然韵味,在视觉上给人以柔和、舒适之感。它能为瓷器增添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使其在众多瓷器中脱颖而出。

黄绵土经过高温烧制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它能够承受烧制过程中的高温变化,不易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保证了瓷器的成品率,黄绵土釉使得瓷器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这种透气性可以让瓷器在储存物品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保持物品的新鲜度。

使用黄绵土烧制瓷器,体现了地域特色,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价值。每一件用黄绵土釉烧制的瓷器,都像是在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传承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总之,在纯黄棉土釉烧制工艺中,黄绵土以其独特的色泽、天然的材质特性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黄绵土本身能够食用,也具备入药功能,釉面与食物接触不会有任何化学釉料的危害,真正意义上烧制出环保、绿色、健康、原矿级别的陶瓷日用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制坯:采用注浆成型的方式,准备细腻的陶泥泥浆,将泥浆缓缓注入模具中,确保泥浆充分填充模具的各个角落。等待一段时间让泥浆在模具中凝固成型,小心地将成型的坯件从模具中取出,对其表面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的部分,然后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干燥。

2.制作釉料:

浆料制备:将选取质地优良、颜色纯正的黄绵土20份,经过球磨机24小时打磨,过120目筛,再加入20份量的水,搅拌均匀得到釉料浆料。

3.涂抹釉料:将坯件放在旋转台上,用刷子蘸取釉料浆料,均匀地涂抹在坯件表面和内部,涂抹厚度适中,确保无漏涂和厚薄不均的情况。涂抹完成后,匀速转动釉坯,使釉料流平,然后放在通风处晾干待使用。

4.釉烧:将晾干后的釉坯放入窑炉中,按照以下升温曲线进行釉烧。第一次升温,5分钟,温度达到35℃;第二次升温,1小时20分钟,温度达到250℃;第三次升温,1小时20分钟,温度达到350℃;第四次升温,1小时10分钟,温度达到580℃;第五次升温,1小时30分钟,温度达到780℃;第六次升温,1小时,温度达到999℃;第七次升温,1小时30分钟,温度达到1100℃;第八次升温,1小时15分钟,温度达到1230℃;第九次升温,1小时15分钟,温度达到1235℃。保持该温度一段时间,使釉料充分熔融。

5.降温:烧制完成后,让窑炉内温度自然降温至610℃,打开窑门进行再次降温,当温度降到100℃以下时,取出器皿,完成陶瓷器皿成品。

实施例2:

1.制坯:使用拉坯成型的方法,将准备好的陶泥团放在拉坯机上,通过双手的巧妙操作,旋转和拉伸泥团,逐渐将其制成所需的形状,如碗、盘等。对拉坯成型的坯件进行精细修整,去除表面不平整的部分,然后放置在干燥室中进行干燥。

2.制作釉料:

浆料制备:挑选优质的黄绵土15份,经过球磨机24小时打磨,过100目筛,加入10份量的水后充分搅拌,制成釉料浆料。

3.涂抹釉料:将坯件固定在可旋转的支架上,用刷子蘸取釉料浆料均匀地喷涂在坯件表面,确保釉料分布均匀。喷涂后轻轻转动釉坯,使釉料流平,然后放置在干燥处晾干。

4.釉烧:把晾干的釉坯小心地放入窑炉中,严格按照升温曲线进行釉烧。第一次升温5分钟至35℃;第二次升温1小时20分钟至250℃;第三次升温1小时20分钟至350℃;第四次升温1小时10分钟至580℃;第五次升温1小时30分钟至780℃;第六次升温1小时至999℃;第七次升温1小时30分钟至1100℃;第八次升温1小时15分钟至1230℃;第九次升温1小时15分钟至1235℃。

5.降温:烧制结束后,待窑炉内温度缓慢降至610℃,打开窑门加速降温,当温度降至100℃以下时,取出陶瓷器皿,得到成品。

实施例3:

制坯:采用机械成型的方式,利用压坯机将陶泥压制成所需的形状,如杯子、花瓶等。对压坯成型的坯件进行细致的修整,去除毛边和不平整的部分,然后进行干燥处理。

2.制作釉料:

浆料制备:准备黄绵土25份,经过球磨机24小时打磨,过80目筛,再加入10份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釉料浆料。

3.涂抹釉料:使用专业的涂抹工具将釉料浆料均匀地涂抹在坯件表面和内部,确保釉料厚度一致。涂抹后转动釉坯,使釉料流平,然后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4.釉烧:将晾干的釉坯放入窑炉中,按照既定的升温曲线进行釉烧。第一次升温5分钟至35℃;第二次升温1小时20分钟至250℃;第三次升温1小时20分钟至350℃;第四次升温1小时10分钟至580℃;第五次升温1小时30分钟至780℃;第六次升温1小时至999℃;第七次升温1小时30分钟至1100℃;第八次升温1小时15分钟至1230℃;第九次升温1小时15分钟至1235℃。

5.降温:烧制完成后,让窑炉内温度自然降温至610℃,打开窑门进行快速降温,当温度降到100℃以下时,取出陶瓷器皿,完成成品制作。

对比例:

1.制坯:采用注浆成型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2.制作釉料:

原料准备:使用普通的陶土替代黄绵土。水的比重为陶土份数的0.5倍。

3.涂抹釉料:与实施例一相同。

4.釉烧:采用传统的升温方式,直接升温至1200℃,然后保持一段时间。

5.降温:烧制完成后,自然降温至100℃以下,取出陶瓷器皿。

实施例1-3中的陶瓷器皿由于采用了纯黄棉土釉烧制工艺,外观更加自然美观,颜色独特。而且烧成后表面分子结构更加紧密,防污性能更好,油渍和墨汁容易清洗。同时,水在黄土釉器物里面放凉后饮用有山泉水阴凉的感觉,对水分子起到兴奋作用。而对比例中的陶瓷器皿,由于使用普通陶土替代黄绵土,且采用传统烧制工艺,外观较为普通,防污性能相对较差,也没有山泉水阴凉的感觉。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ffbde9e52876189d82cbdc7e1103fd0